? ? 香港都會大學MBA課程在奠定管理基礎的同時,也致力于培養學生敏銳的商業思維能力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領導力,為塑造優秀管理者提供了一個轉型和升級的平臺。
? ? 自2004年起,教育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香港都會大學的學位已獲教育部的認可。
? ? 香港都會大學早在1997年開始內地MBA辦學,現有在讀在職學員人數高達11,000名,已畢業MBA學員17,000余名,大部分畢業生為內地政府機關、國有企業、上市企業及大中型民營企業高級管理人員。? ??
? ??在這里,學習不受時空、年齡限制,有志進修者都可以實現夢想。我們利用最新的教育科技,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配合經驗豐富的教學人員,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自己的步伐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我們培育多元技能的新世代學生,讓他們在學術成就以外的不同范疇,同樣表現出色。
? ??在過往多位校董會主席、成員及校長的英明領導下,再加上學生、校友、教職員及小區人士的支持,時至今天,都會大學日漸獲廣泛認可為一所發展蓬勃、矢志創新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具備多方面才能,能應對現今社會的各種繁復挑戰。
都會大學廣獲支持
? ??發展之初,大學以開放及遙距教育為主,其后拓展至全日制面授課程。經過二十五年的發展,都會大學以創新、靈活的精神,提供多元學習模式。隨著我們與內 地和海外的專上院校交流聯系漸趨頻繁,在區內的重要性亦與日俱增。
? ??都會大學堅守「有教無類」的辦學宗旨,使我們獲得社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感謝不同的企業和慈善基金多年來一直慷慨解囊,讓大學能夠成為不斷向前發 展的自資非牟利高等院校,為專上教育和學術研究作出貢獻。
可負擔的優質高等教育
? ??我們奉行審慎的財政管理,致力提供可負擔的優質高等教育,而多元化的課程更能有效裝備學生應對知識型經濟對人才瞬息萬變的需求。
? ??都會大學向所有有志進修者敞開大門。我們為入讀本校全日制面授課程的中學畢業生提供全面的學習支持及設施齊全的校園環境。有志進修的在職人士,能夠透過修讀本校課程提升專業技能。至于長者也可以投入終身學習的行列,發展個人興趣。我們致力為不同的學習組群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讓他們學有所成,在專業或個人修養方面再上層樓。?
? ??大學的學生事務處投入了大量資源,籌劃和舉辦多項體育康樂和「全人發展」活動,為學習以外的校園生活增添色彩。此外,我們也資助一系列海外交流和游學活動,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國際視野,使其增廣見聞,成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
? ??我們的學生在不同范疇均表現卓越,他們以個人或團隊身份在辯論、專業會計、職業安全及健康、創業計劃、工程設計等校外公開比賽中屢獲獎項。另外,在時裝設計、微電影、短片、新聞攝影和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及紀錄片大賽等創意領域的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至于都會大學欖球隊亦在本地賽事綻放光芒。
專項計劃及專業課程
? ??都會大學獲「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批出一千七百五十萬元的資助,為小學至大學不同教學程度開發「開放教科書系統」。這項計劃旨在設立一個可持續的網上系統,為教師及學生提供低成本的優質開放教科書。
此外,在政府「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共一千個資助學額中,本校獲得三百五十個,分布于四個以實驗室為本的課程,包括:動畫及視覺特效榮譽藝術學士課程、檢測和認證榮譽理學士課程、護理學榮譽學士(普通科)課程及護理學榮譽學士(精神科)課程。
在應用研究方面成績彪炳
? ??去年,本校在研究資助局統籌,供本港的自資院校競逐申請的研究基金中獲得資助款項達一千八百萬元,用以成立「創新科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和「中華文化中心」。?
? ??今年,本校在新一輪競逐研究資助局的資助計劃中再次取得超卓成績, 獲批資助款項一千七百萬元,在十二間參與競逐的自資院校中位列第二。
? ??我們在空氣污染、水污染、排污及都市廢物的監察和管理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過去十多年來,透過對污水的微藻處理及控制紅潮進行實驗,先后研發出多項創新技術。都會大學與信和集團旗下奧海城商場的合作計劃,更有助提升我們在污水處理和生產生物柴油的實踐經驗。
? ??我們的教學人員廣泛應用科技,以多媒體流動科技以至云端計算機運算提升教學,并就電子書、社交媒體、個人裝置、藝術數碼化對文化傳承、數據儲存及教育價值的影響進行研究。
? ??從表演藝術、電影文化和工藝美術,到文學、哲學和學術思想,我們致力為校內師生與社會各界提供文化學習及體驗的平臺,通過公開講座、文化沙龍等活動,弘揚中華文化。
? ??有別于本地其他研究型大學較著重基礎研究,都會大學主力探討本港以至區內議題,聚焦于民生及經濟發展相關的范疇。
向知識型經濟邁進
? ??香港已步入知識型經濟的時代,事物瞬息萬變,我們需要不時更新知識和技能,必須不斷學習,與時并進。掌握新世代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掌握新的機遇,都會大學在培育相關人才方面將繼續擔當重要角色,為有志實現夢想的人敞開學習大門。
【院長寄語】
-
黃玉山
校長
黃玉山教授
Professor Yuk-Shan Wong
BA, MSc, PhD, FSB, FHKIS, BBS, JP
黃玉山教授于2014年4月成為香港都會大學校長。
黃教授在香港長大,并在此接受教育。1979年,他以“院長榮譽”的優秀成績,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植物生化學博士學位。并分別于2006年及2009年成為英國生物學會院士及香港科學會院士。
多年來,黃教授在香港多所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1979年,黃教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擔任研究員。其后返港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學(1980-1985)及香港中文大學(1985-1988)。及至1990年,黃玉山教授加入當時新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學成為創校教授之一。他積極為科大發展課程及設計實驗室設施,并在校內指導多項有關環境生物科技的研究項目。1997年,他晉升為協理副校長(研究及發展)。翌年,他又獲委任為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及生物學講座教授。2006年,黃教授重返科技大學,并擔任行政副校長,專責規劃及管理全校人事、財務與校園基建。在這段時間內,黃教授曾領導校園內外十幢新大樓的設計及興建工作,以配合科大的最新發展。他同時在任內領導及完成了大規模的「企業資源計劃」(ERP),包括學生行政、財務及人力資源三大行政信息服務系統。
黃玉山教授專注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生物科技、植物生化學及紅樹林保育/資源利用的研究。他與廣東及福建省二十位優秀科學家合作,對本港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了長期研究,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先驅。他又于2003年在深圳牽頭成立了福田-城大紅樹林研究中心。在科大期間,他在發展及營運科大深圳產學研基地(第二期)上,扮演領導角色。黃教授曾于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超過160篇論文、撰寫8本著作,及擔任超過20名博士后研究員及研究生的指導教授。他同時獲多間大學委任為榮譽或客席教授,包括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及福建師范大學。黃教授曾是中國科學院植物分子生物學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顧問?,F在是「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亦是三本科學學術期刊的編輯。
除科學研究外,黃教授在過去十五年一直致力參與基礎教育的政策制定及本地高等教育制度的發展等工作。他曾任課程發展議會主席(2001-2007),及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2001-2007)、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2005-2011)以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委員(2003-2007)。其他公職包括:濕地咨詢委員會主席(1998-2004)、環境咨詢委員會副主席(2001-08)、香港獸醫管理局主席(2010-13)。黃教授是香港學者協會創會會員,并曾任多屆會長(2007-2013),香港學者協會是一個匯聚本地各大學教授的組織,其宗旨在于推動香港及其他地區的教育、科學與科技發展。
黃教授現時為消費者委員會主席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他于200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并于2004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
Education
Ph.D. (Dean\\\\\\\\\\\\\\\'s Honour List), Plant Biochemistry,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1979)
M.Sc., Plant Biochemistry,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1976)
B.A., Biology/Chemistry,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 (1974)
Research Areas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lan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ositions Held
2006-14 Vice-President for Administration and Busines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2006-14 Professor of Life Scie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2002-06 Vice-President (Administr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1998-06 Professor (Chai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8-02 Vice-President (Institutional Advancemen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1997-98 Associate Vice-President (Research & Developmen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ong Kong.
1993-97 Associate Director, Research Centre,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ong Kong.
1996-98 Reader (Adjunct), Department of Biology, HKUST.
1990-93 Senior Lectur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HKUST.
1988-90 Principal Lecturer and Head of Applied Biology, Department of Applied Biology & Chemical Technology, Hong Kong Polytechnic.
1985-88 Lectur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0-85 Lecturer, Department of Applied Science, Hong Kong Polytechnic.
1979-80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Post-doctoral Fellow, Banting & Best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oronto.
香港都會大學可以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本校遙距及網上課程讓生活忙碌、難以抽空定期上課的在職人士可以兼讀學位課程。靈活及彈性的教學模式,讓他們的學習跨越時空限制,自主進度?,F時,我們約有一萬一千名修讀遙距課程的學生。
另一方面,本校的全日制課程與其他傳統院校無異,我們的學生同樣能享受豐富多元的校園生活及課外活動。我們與八所由政府資助的大學一樣,經由「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招收全日制學生?,F時,有逾九千五百名學生正于本校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占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
本校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雖然沒有得到政府的經常性經費資助,但在不少研究項目、個別指定學位課程、擴展校園所需土地、以及獎學金贊助方面,本校均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最近,本校更正式獲政府批出一幅毗鄰何文田本部校舍的優質地皮,用作興建新校舍。大學現正進行設計工程,預計于二零一七年下半年開始動工。
大學計劃將所有護理及健康相關課程統一安排在新校舍開辦及管理,并會增設教學及休憩設施,為學生營造更舒適的學習體驗。預期于二零二零年落成的新校舍,屆時將成為西九龍的護理及健康教育樞紐,亦會推廣社區健康。
在本地自資院校當中,本校不論在學生人數、教員人數,以至課程選擇方面均最具規模。即使與八所政府資助大學相比,我們的全日制學生人數亦比其中三所為多。此外,我們與其他政府資助大學一樣,享有自我評審資格,本校的學術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不斷開發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益外,我們亦積極提升研究實力。在政府研究資助局的支持下,本校已成立了五所研究中心,就大學具優勢的學術領域開展研究工作,期望為社會帶來增益。
我誠意邀請您瀏覽我們的網站,以了解我們如何培育全港六分之一的本科生以及一萬一千多名的遙距課程學生,并以多元化創新的課程為知識經濟社會孕育更多專才。